中国期刊网 专业从事评职称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征稿,核心期刊发表,SCI论文发表等学术咨询服务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来源:中国期刊网 分类:教育 发布时间:2020-07-01 浏览:0

  摘 要: 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可建立和完善以下培养路径:建构创业教育体系,打造优秀教师队伍,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营造氛围,以赛促学,社会实践,搭建平台等。如此多管齐下,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有益于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创业 实践路径

  《中国教育学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双百”方针,着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广大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围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和交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

  十八大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时代的热门词汇,“创新创业”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时代潮流。青年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志存高远的知识群体,正处于具有较大的创新创业潜力、大有可为的黄金时期,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1]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使命,在“双创”的时代背景下,要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开辟多种路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中的若干问题

  (一)学校层面

  1.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在國家大力鼓励创新创业的时代潮流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成为人才培养的组成部分,但这些课程往往是一门单独的课程,且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系统性。这种情况好比刚种下一棵树,但尚未成林。不仅创业教育的理论课程有待进一步开发与完善,而且创业教育中亦缺乏有效的实践环节。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缺乏行之有效的创业锻炼,终究难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亟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创业氛围有待提升

  几乎任何一所高校都设有就业指导中心,就业问题向来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就业率更是一个关乎学校办学水平、育人质量的关键指标。因此,长期以来,高校一直十分关心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时常举办系列就业模拟大赛,并针对不同专业进行相关的就业指导。相比之下,对于创业问题的指导涉及不多,显得有些冷清。在这种较为冷清的创业氛围中,要想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激发创业热情,显然是有一定难度的。

  3.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有待充实

  创业教育属于比较新的教学内容,对于普通地方高校来说,常常出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师资队伍人员较少、整体师资水平较低等问题。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往往是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或思政课教师,本身具有的知识与创业教育存在偏差,创业知识明显不足,而且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师资不足成为制约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学生层面

  1.创业意识普遍薄弱

  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了解,绝大多数学生对创业普遍存在敬而远之的心态。不少学生更倾向传统就业——找一份稳定的好工作。按照学生们的就业愿意,首要选择往往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具有编制的工作岗位,通俗而言就是“铁饭碗”,哪怕是一个交通不便、位置偏远的乡镇公务员岗位,也是大学生择业的重点对象;其次是央企、国企等具有国资背景的大企业,或者跻身世界五百强的民营企业,这些一流企业往往地处大城市,自然符合热衷于大城市生活的大学生们的择业意愿。总的来说,地方高校大学生整体创业意识薄弱,大学毕业对于他们而言,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即便是有创业念头的学生,也常常认为在实践中创业之路荆棘满地、困难重重,最终望而却步。

  2.创业知识尚显不足

  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还体现在创业知识储备不足。由于大学教育是按照专业进行人才培养,不少学生认为学好专业课知识是最重要的事情。虽然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大多数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仍是一门以书本知识讲授为主的课程,相比专业课程系统性的培养,创业课程显得“单枪匹马”。尽管有些学生有较高的创业意愿,但由于缺乏实践锻炼,对创业思维与方法、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等感到十分陌生,往往难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创业能力,且困于如何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简言之,创业知识的不足明显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发展。

  3.创业资金较为匮乏

  创业属于商业行为:“任何创业都是要成本的,创业初期必须要拥有一定的自有资金。”[2]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面临基本的生存问题,资金来源无非是父母、亲戚或朋友,对于已成年的大学生而言,借钱一事通常羞以启齿。如果不自力更生,就会成为被人嘲笑的“啃老族”。至于其他方面的资金来源,如银行贷款、私人借贷等,往往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刚毕业的学生抗风险能力普遍较低。资金的匮乏成为阻碍大学生创业的拦路虎。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建立创业教育体系

  1.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在以往的大学课程设置中,并无专门性的创新创业课程。2001年,国务院颁布文件鼓励、支持高校学生自主创业,侧重从就业角度激励毕业生自主创业。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4号文件,要求各地高校组织开展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2015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下,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些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的出台,为高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持。如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在学校大学生人文素质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的基础上,于2017年11月正式成立了人文素质与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下设人文素质与创新创业教育分中心、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大学生创新工程训练中心等机构,为开展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统一指导和管理。

  2.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

  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学习创业理论和知识。如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涉及培养目标、考核要求、课程设计、开展过程、结果评估等五个方面,依据OBE教育理念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架构。该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并将该课程纳入学分管理,融入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理论、方法与相关政策、法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促使学生“找工作”的传统就业观向创业观转变。

  3.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每个学生都是分专业学习的,学生们对本专业课程学习更加重视,更有兴趣和热情。基于这种情况,专业课教师应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专业课的教学设计、考核评估中合理、适当地融入创业教育,推进以创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如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建立‘学业教育+创业教育‘专业实践+创业实践‘学科比赛+创业比赛‘职业培训+创业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3],培养学生由“受聘型”到“创业型”的转变。

  4.通过互联网拓展创业课程资源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飞速发展,一大批慕课资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MOOC中国”“学堂在线”“爱课程”等慕课学习网站,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变得更加便捷,不再受限于固定的教室、固定的时间。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任课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有效运用慕课资源,让学生体验不同教师的授课风格,学习不同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知识,既能开阔视野,又能拓展理论知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有裨益。

  (二)打造创业教师队伍

  教師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主导者,打造一支具有多元学科及创业背景的教师队伍,对于培养学生创业能力至关重要。

  1.组建多元学科的教师队伍

  教育界里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讲授好创业课程,必须建立一支具有丰富知识的教师队伍。如在“创新创业”课程中,教学内容涉及企业运作、公司法、经济学、工商管理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这就需要选择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讲授相应的课程内容,而且在教学方法上尽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此外,对于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而言,需要不断“充电”,学校需要组织教师通过专业培训、网络学习等多种渠道,培养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丰富理论知识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增强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效果。

  2.邀请校外专家讲授创业经验

  要取得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效果,不仅依靠学校教师的力量,还需要整合社会各界的有利资源。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成功人士、知名学者走进学校、进入课堂,尤其邀请正在进行创业事业的优秀毕业生,为学生分享创业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起到示范效应,让学生以优秀毕业生为榜样,激发创业热情。通过社会企业家、成功人士的指点,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创业信心,卯足创业干劲。邀请校外专家讲授创业经验,是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起到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创业自信心的作用。

  (三)多渠道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需要结合校内校外有力资源,通过营造氛围、以赛促学、社会实践、搭建平台等渠道,多管齐下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营造氛围指的是在校园内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建设具有创新创业元素的校园文化,学校层面亦可将创新创业精神作为办学理念之一,促进创新创业风气的形成。如鼓励学生社团组织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此外,邀请校内外名师、企业家开展讲座,分享创业经验。尤其要善于利用校友资源,大力宣传具有创业经验的杰出毕业生,将创业型毕业生的创业经历汇编成册,鼓励在校学生崇尚创业、投身创业。

  以赛促学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从而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等。学校相关部门和院系应借助竞赛契机,宣传普及创新创业知识,激发大学生创业兴趣,开发潜能,调动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了解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

  社会实践是指在学校指导下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实践活动。对学生而言,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拓宽视野,了解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否胜任社会需求,进而查缺补漏,努力学习,补齐知识短板。在社会实践中,学校亦可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反思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等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推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

  搭建平台主要指健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包括校内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以及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校内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包含支持大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成立创客空间、创业俱乐部等,并积极发挥大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大力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此外,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设,为具有可行性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场地支持,发放一定的创业资金进行扶助,并配备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顺利开展。此外,高校应充分整合、利用企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的局面。一方面,学校可以结合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实践,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培养、支持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创业活动。

  三、结语

  在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创新创业早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对于高校和毕业生而言,这是充满难度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高校应主动担当时代新使命,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将创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办校理念、强校之本。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要学好本领、发扬创新精神,努力成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1]紧跟时代肩负使命锐意进取,为共同理想和目标团结奋斗[N].光明日报,2016-04-30(1).

  [2]陈永奎主编.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170.

  [3]刘国巍,程国辉.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15(12).

本文由中国期刊网首发,一个权威专业的学术论文发表知识网。

文章名称: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文章地址:/fbzs/qkzs/jiaoyu/84.html

杂志社合作

十年平台,长期与1000+杂志社保持着合作伙伴关系

协议保障

可签署保密协议,不透露用户信息跟踪进程,保护个人隐私

期刊种类完备

为您提供较新期刊信息,覆盖大部分地区行业,满足您的要求

实体公司

对公企业账号,放心信任,工商部可查。注册资本金500万

期刊导航

论文发表加急通道

内容推荐
宜春义务教育发展的流动机制及完善策略
中高职教育专业课程衔接体系的构建
高职兼职教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缺陷解决中存在的诉讼问题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改革-教育论文
期刊发表的教育论文在哪里
化州教育部门出手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内附举报电话)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游戏影响及干预
发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作用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高校英语专业语音教学改革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改进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