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网 专业从事评职称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征稿,核心期刊发表,SCI论文发表等学术咨询服务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耦合机制研究

来源:中国期刊网 分类:农业 发布时间:2020-07-17 浏览:0

  【摘要】 乡村与城镇是不可分割的,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两者之间的关联紧密,因此,构建耦合机制可行且必要。基于当前现状,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机制:基于当前的现况:城镇化面临着缺乏土地和资源利用不合理的情况,这对城镇化进程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而乡村振兴则面临着城镇与乡村之间的体制存在严重的壁垒以及资源的短缺和利用不合理,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导致乡村振兴不能够实现战略发展。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内在逻辑的关联性,为解决战略进程中的问题、实现乡村和城镇的协同治理提供了条件。一方面, 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其关键在于通过促进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引导人才、资源、技术等延伸至农村,补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推动乡村发展与全面振兴;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大城市病”、环境问题等提供了重要途径。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耦合

  《农村科技》(月刊)创刊于1982年,由新疆农业科学院主管、区党委农村工作办公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主办。旨在为农牧民科技致富服务。文字通俗易懂,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副为一体,具有高小文化程度以上的人都能读得懂,看得会,照着做。

  當前,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城乡之间居民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的扩大。尽管这些年来,乡村居民的收入呈现出上升趋势,可是相对于城镇居民而言,其收入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是由于乡村居民的收入起点较低,且收入增长不够稳定,从而导致我国的城镇和乡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发展最为不充分的是乡村,发展最为不平衡的是城乡。基于当前的国情,国家提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乡村振兴通过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乡村引进更多的优势资源,实现美丽乡村的全面建设。而新型城镇化将会与乡村振兴充分结合,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产业兴旺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因此,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

  1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实现联动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人口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如何引导资源实现合理的分配和构建良好的城乡关系。人口移动是一个时间动态过程,时代特征极为明显。乡村人口在城乡之间的大规模迁移导致个别城镇发展速度很快,而有的却不尽如人意,甚至还出现退后的现象。所以,这也是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耦合的重要原因。

  从图1可以很清楚的了解人口的迁移过程,新型城镇化的侧重点是在人口大规模的向城镇流动的过程中,城镇如何将这些人口吸收;而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在于乡村的部分人口迁移至城镇之后,如何有效利用乡村剩余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联动,是立足于构建城乡健康和谐的关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在高层次、大范围内进行的人口调整,并在这个动态调整的过程中实现人口迁移(包括人口迁入与迁出)的转型发展[1]。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结合,旨在构建高质量和谐的城乡关系。人口大规模的向着城镇迁移以后,乡村逐渐显示出凋零之势,我国传统的城镇与乡村之间并没有形成共荣现象。在此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已成为必然,能够在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城乡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耦合机制的构建逻辑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所以适宜开展耦合机制的创新构建,是因为二者之间存在逻辑自洽关系,可以从现实困境展开对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的探讨。

  近年来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内部动力与外部因素不断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面临的矛盾也发生了改变。其中,有三对矛盾最为典型:(1)耕地保护硬性约束与建设用地的迫切需求之间产生的矛盾。这是由目前我国的土地现况导致的,地少人多就必然伴随着土地占用规模不断增加的刚性需求。虽然,当前已经实施了非常严格缜密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是耕地面积还是在不断地减少。因此,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问题已然成为最难的问题[2]。(2)经济发展的需求旺盛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弱化之间的矛盾。城镇化不断推进、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使得经济持上升状态,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生态平衡被破坏、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以及资源面临着耗尽的现况,从而导致生态承载力不断降低,资源环境现状对于城镇化的发展形成了制约。(3)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与城镇吸收劳动力能力不足的矛盾。我国从政策、资金以及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农业、农村、农民很大的优惠,农业落后的现状已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亟需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而目前城镇吸纳剩余劳动力的水平依然有限,需要通过新型城镇化来改善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7月对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进一步指示,强调坚持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实施地位,以补充短板为重点的战略实施方向,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还处于细化的时期,但是相关的政策已经逐步完成,并且针对乡村振兴的政策也将持续发布实施[3]。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最为典型的问题有两个方面:(1)乡村区域内的发展相对城镇来说较为落后,乡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缓慢等。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农村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短缺。(2)城乡之间的机制壁垒阻碍了城乡资源流动方式的转换。长期以来,农村始终充当着城市发展的要素储备角色,基于这种关系形成的单向流动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会加大城乡发展差距,难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乡村振興战略为新型城镇化的困境提供了有效出路,同时需要二者的合理衔接与调控,最大化地发挥政策的作用[4]。第一,坚持产业兴旺的重要战略地位,重点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型城镇化可以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产业的机会,吸收乡村空余出来的劳动力,还可以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第二,根据规划部署的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土地资源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提高效率,可以满足城镇的土地利用需求。第三,将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的建设结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强调的是注重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如果能够互相联动,对于城乡二元结构不平衡的局面能够发挥有效的缓解作用[5]。

  3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之间的联动思路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联动需要尊重人口的迁移规律,以人为重点才可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之间的联动。

  3.1 尊重迁移规律,以人为中心推进“化兴联动”

  尊重“以人为中心”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人口大规模的迁移过程是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明显,因此“化兴联动”需要以人口迁移为中心展开讨论。由此出发,“化兴联动”需要侧重于优化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尽可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3.2 尊重大国特征,以分类多元化推进“化兴联动”

  我国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一个超级大国,这就导致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都需要因地制宜多元化推进。城镇之间规模不同、地区不容、发展也不同,这就意味着需要采用不同的城镇化战略;在乡村方面,离城镇的距离、交通情况、资源禀赋等要求采用不同的乡村振兴战略。但是,“化兴联动”也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不同城镇、乡村实施“化兴联动”的路径都各有不同。总而言之,要根据不同的城镇和乡村,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6]。

  3.3 尊重改革特征,以探索创新推进“化兴联动”

  渐进式推进是中国城镇化的成功经验。渐进式推进即遵循先试点总结、后调整推广的模式,其中试点总结的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或是二者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需要鼓励各个地区对“化兴联动”加以探索创新,从而推进发展速度,实现自下而上的创新模式。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过程当中,鼓励各地探索创新土地、公共服务以及户籍等多方面的政策实施[7]。另一方面,将顶层制度设计稳步推进和落实,自上而下的将城乡融合发展的环境逐步建立起来。推进土地、户籍、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以及住房等各方面的制度改革。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共同繁荣为发展目标,制定适合城镇和乡村的政策,从而提升迁移人口的效用水平[8]。

  4 乡村振兴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以及新型城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二者有一致的战略发展目标: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的区别在于发展主体的差异,显而易见城镇化的侧重于城市,而乡村振兴的发展重点是乡村,但二者的关注区域并非完全独立,而是互相联动,互相借力。

  4.1 乡村振兴可以帮助城市化解城市病

  这里的城市病是指城镇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已经超过城市所能承受的力度。一旦产生城市病,将使得城市的发展速度被迫降缓。所以,对于城市病如何解决已然成为目前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恰好对城市病治疗有一定的帮助,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首先,乡村振兴引导城市的技术和资金等资源向农村流通,从而解决当前乡村资金短缺、缺乏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一切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乡村需要具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乡村振兴可以很好的吸收乡村空余的劳动力,从而缓解农村居民大规模向城镇流通的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需要前往城镇寻找工作机会,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也会具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而有效缓解农村居民大规模向城镇流通的局面。

  4.2 乡村振兴为城镇化提供了生态支撑

  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各个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问题。而目前在乡村中垃圾问题最为突出[9]。生态环境被破坏,是乡村居民不愿意在乡村继续居住的一个原因,只有这一问题被妥善解决,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居民才有意愿留在乡村,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乡村生态环境的质量对于城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从整体生态环境来看,城镇周边的乡村都为当地城市提供了生态支撑。振兴乡村生态是乡村振兴的必备条件[10]。其次,乡村振兴以首先要最大程度地保持乡村的原有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在此基础上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新乡村。

  4.3 以就近城镇化为主要模式,优化乡村结构和布局形态

  就近城镇化是指以农村人口原住地为中心点,以小城 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为重要依托,就近实现城镇化。通过这种模式一方面能够推动乡村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强地区经济活力,吸引农民回流,优化农村人口结构。乡村就近城镇化能够从两个方面对乡村布局进行优化:一方面是村庄内部,对乡村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科学布点村庄,统筹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进而改善人居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城镇化进程地带动与辐射作用下,改善城乡配套功能,对城乡结构进行系统性地优化。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推进相互融合,共同促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深化了乡村振兴的实施,同时乡村振兴也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二者均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从新兴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耦合的角度来说,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在土地利用、产业调整以及人口迁移方面均有涉及,能够形成紧密的协同关系。

  参考文献:

  [1] 熊小林.聚焦鄉村振兴战略 探究农业农村现代化方略——“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会议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38-143.

  [2] 康永征,薛珂凝.从乡村振兴战略看农村现代化与新型城 镇化的关系[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 9-28.

  [3] 敖丽红,徐建军.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城郊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乡村振兴与城郊发展新时代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2018年会综述[J]. 中国农村经济,2018( 10) : 136-142.

  [4] 李 智,张小林,李红波,等.江苏典型县域城乡聚落规模体系的演化路径及驱动机制[J].地理学报,2018,73 ( 12 ) :2392-2408.

  [5] 王景新,支晓娟.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 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8,18( 2) : 17-26, 157-158.

  [6] 易 醇,张爱民.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城乡产业融合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软科学,2018,32( 4) : 105-109.

  [7] 贺艳华,李 民,宾津佑,等.近10年来中国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 ( 2 ) :219-230.

  [8] 魏后凯.新常态下中国城乡一体化格局及推进战略[J].中国农村经济,2016( 1) : 2-16.

  [9] 陈肖飞,姚士谋,张落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乡统筹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2016,36 ( 2) : 188-195.

  [10] 武小龙.城乡对称互惠共生发展: 一种新型城乡关系的解释框架[J].农业经济问题,2018( 4):4-22.

本文由中国期刊网首发,一个权威专业的学术论文发表知识网。

文章名称: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耦合机制研究

文章地址:/fbzs/qkzs/nongye/568.html

杂志社合作

十年平台,长期与1000+杂志社保持着合作伙伴关系

协议保障

可签署保密协议,不透露用户信息跟踪进程,保护个人隐私

期刊种类完备

为您提供较新期刊信息,覆盖大部分地区行业,满足您的要求

实体公司

对公企业账号,放心信任,工商部可查。注册资本金500万

期刊导航

论文发表加急通道

内容推荐
消除重庆市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几点建议
解读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玉米种植区的推广
浅议动物卫生监督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
试论我国现代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嵌入性视角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适应性调适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容村貌提升整治设计探析
论生态农业的边界、原理与应用
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村民获得感对其参与基层民主选举的影响
关于引黄灌区泥沙资源利用的探讨
精准扶贫的绩效评估研究
基于耕地分类保护下的农业资源精准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