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网 专业从事评职称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征稿,核心期刊发表,SCI论文发表等学术咨询服务

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学生“精准扶贫”机制研究

来源:中国期刊网 分类:教育 发布时间:2020-07-01 浏览:0

  摘要:在当前精准扶贫国家战略背景下,高校学生“精准扶贫”已然成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新趋势。面对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传统学生资助模式无法适应高校“精准扶贫”工作,迫切需要构建“大数据”视域下的学生“精准资助”体系,强化精确识别和精准帮扶,建立大数据精准预警机制、供需对接机制、学生自治机制和运行保障机制,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民办教育研究》本刊宗旨:多元集纳,博采众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各学科学术研究,探索、研究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途径、方略,为创建中国特色民办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繁荣教育科学做出贡献。

  Abstract: Under the current national strategy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 new trend of college student funding. Fac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formats such as big data and Internet plus, the traditional student funding mode cannot adapt to the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urgent to build a system of precise funding for student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big data, strengthen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and precise support, establish a large number accurate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supply and demand docking mechanism, student autonomy mechanism and operation guarantee mechanism, and guide the students grow up healthy and develop in an all-round way.

  关键词:精准扶贫;贫困生;大数据;机制

  Key word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poor students;big data;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1-0161-02

  0 引言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高校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国家战略,实施贫困大学生精准资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学生精准扶贫工作贵在精准识别贫困大学生,重在精准帮扶贫困大学生,成败之举都在于“精准”。虽然现行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对保障贫困大学生享受应有的公平公正教育机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对贫困大学生的认定和评价方面仍存在很多诟病,如何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各类资源,更加精准地评定贫困对象,针对不同类型贫困大学生采取差异化的帮扶计划,发挥高校资助育人最大效能,是摆在高校精准扶贫工作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构建基于“大数据”视角的高校学生“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运用大数据信息服务技术平台,提高高校精准资助水平,是高校落实“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抓手。

  1 高校现行学生精准资助工作问题审视

  目前,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的对象识别主要还是依靠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者和辅导员、班主任,普遍存在贫困生认定不科学不严谨、认定程序过于单一等问题。在具体操作层面,往往是按照在校生的比例分配资助资源,或者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到学院和班级,而忽视前期对贫困大学生的摸底了解和数据调查,仅仅依据贫困大学生申报数据和资助评议小组评议以及日常生活综合表现,导致贫困生认定无法实现客观和公正。通过层层复杂烦琐程序认定出的贫困对象在学生中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较低,无法达到精准认定和识别的标准要求。同时现有的高校学生帮扶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过于注重经济资助,而忽视贫困大学生精神、心理、就业等人文关怀和帮扶,无法满足贫困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由于传统贫困生认定识别机制,不能精准分析贫困生致贫类型和原因,只是注重“输血型”经济资助,没有做到对资助对象采取差异化的精准帮扶措施,使得贫困生资助工作满足层次偏低。由于现行学生资助工作没有对被资助贫困生进行动态管理和及时跟踪评估,使得一些遭遇突变的大学生没有能得到及时的帮扶,而一些贫困生得到资助后随意挥霍浪费和过度消费。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既不利于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资助育人的实效。

  2 大数据对推动高校学生精准扶贫的价值

  大數据开启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采用动态和多维度学生大数据库能够为高校学生精准扶贫提供实证数据和科学决策支撑,全面提升学生精准扶贫力度和实效。高校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优势,从学生精准扶贫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出发,及时采集贫困学生的动态数据,进行分析并依据结果进行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1-2]。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相关经济活动都会留下数据痕迹,通过构建学生大数据库获取这些信息,通过主要指标和数据的筛选,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情况,为高校精准扶贫提供充足的信息基础和事实依据。在精准识别出贫困对象后,可以对贫困对象日常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已接受资助学生的状态数据超出预警一定范围,可以启动相关调查和核查工作,并根据处理结果及时采取停发资助等措施。同时,依托学生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可以把学生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有机融合,根据贫困大学生类型和个性化需求,构建有效的供需对接模式,定制不同的帮扶措施,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高校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学生“精准扶贫大数据档案”内容和数据,全面实施“一生一落实”,实现精准资助的多元化和扶贫管理工作的动态化,建立扶贫对象个人征信数据,把资助育人功能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全面提升精准扶贫管理水平。

  3 构建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3.1 建立大数据精准预警机制

  学生精准扶贫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依托大数据对贫困生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建立长期困难预警和保障机制。通过开发大数据分析统计平台,借力大数据,科学研判大学生产生贫困问题的根源,全面采集贫困生的各方面数据,形成数据存储、实施分类和综合处理平台,使高校一线学生管理人员能及时发现困难预警学生名单,有效避免传统的高校贫困生认定弊端,实现扶贫资源的准确投放。借力大数据精准帮扶,通过大数据精准认定和分析出贫困生致贫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强和个性化的具体扶贫措施,将扶贫偏差降到最低,从而提升学生扶贫资源的分配效率,实现资助管理的动态化[3-4]。

  同时对贫困大学生采取全方位、全过程的精准帮扶援助,坚持“经济性资助”模式和“发展性资助”模式统一,坚持扶贫工作与育人工作相统一,不仅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必要的经济帮扶,还要对贫困大学生开展好思想引领、心理辅导、技能提升、就业创业等发展性资助,实现资助育人的全覆盖。

  3.2 建立大数据供需对接机制

  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精准扶贫功能和价值目标的实现,不能只局限于资助对象的精准识别,还要为精准认定的贫困生提供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建立一个供需对接的精准资助机制,实现以大数据为支持的治理环境,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帮扶措施精准提供给贫困生。高校实现对贫困学生的精准扶贫目标,就是要根据贫困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精准帮扶,将高校有限的扶贫资源按需分配给相应对象,实现对贫困生帮扶的有效覆盖和数量形式上的统筹兼顾。要突破原有的单一、单向、刚性的扶贫管理机制,使原有的各类扶贫资源和措施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分配,形成协同合作、多元主体参与的扶贫机制,破解长期困绕高校资助工作的难题。在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基础上,依托大数据设计精准扶贫方式,实现扶贫方式的按需精准定制。例如针对经济贫困、心理贫困、学业贫困、就业贫困等不同类型的扶贫对象,因人而异分别建立经济援助、心量辅导、学业帮扶、就业培训等相应的精准扶贫措施,让每一位贫困对象选择适合自己的资助模式。高校要通过大数据精准扶贫平台,采用有效的方式介入对贫困对象的帮扶工作,实现学生扶贫资源的精准投放。

  3.3 建立大数据学生自治机制

  学生精确扶贫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要坚持经济性资助与发展性资助有机结合,保持资助能力提高与育人能力同步,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高校精准扶贫要建立依托大数据平台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机制,不断扩大学生自治组织规模,为学生成长建立良好的成长环境,从而实现贫困生的自我脱贫。高校可以尝试成立贫困生自治组织,充分发挥贫困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实现国家扶贫、家庭扶贫、自我扶贫的联动作用,从资金和政策上支持贫困生自治组织有计划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活动以及公益事业活动,帮助贫困生找到人生的价值以及自我价值[5]。高校要加强统一领导和顶层设计,建立科学有效的贫困生自治组织的运行机制,针对贫困生实际遇到的问题,通过定期开展系列活动,如组织校内优秀贫困生做成长经历报告、有过贫困经历的校外成功人士做成才报告等,来化解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的迷芒与失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锻炼他们的才干,培养他们自我脱贫的意识。

  3.4 建立大数据运行保障机制

  要实现以大数据为支撑的高校精准扶贫机制的正常运行,还要建立大数据运行保障机制,在大数据的使用中维护好贫困生的利益,保护好贫困生的个人隐私,在大数据的提取和使用中坚持守着道德底线。目前,将大数据方法应用于高校精准扶贫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数据的采集、导入、分析、整理、分类、挖掘方面还不是很全面和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与数据对话的本领,建设高校“智慧校园”,引入大数据人才,提升大数据服务资助工作的技术能力。高校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要形成协同合作的机制,将校园内部诸如教务网、学工网、就业网等网络数据平台整合到一起,打造大数据平台,形成数据存储、信息传输、综合处理和实施分析共享的平台,真正发挥利用大数据来开展精准扶贫的价值[6]。

  伴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建设,将大数据引入高校贫困生精准扶贫已成为必然趋势,高校要将政策环境和技术条件充分有机强结合,依托大数据对高校贫困生进行精準识别、精准帮扶,加快推进大数据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彭飞霞.基于大数据的高校精准扶贫机制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6(3):15-18.

  [2]冉光仙.教育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贫困生的德性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77-80.

  [3]黄军荣.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扶贫的探索[J].价值工程,2020(3):123-124.

  [4]吴朝文,代劲,等.大数据环境下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模式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2):41-44.

  [5]朱平.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模式分析[J].教育教法探讨与实践,2017(11):227-229.

  [6]罗林琳.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精准资助模式构建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97-201.

本文由中国期刊网首发,一个权威专业的学术论文发表知识网。

文章名称: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学生“精准扶贫”机制研究

文章地址:/fbzs/qkzs/jiaoyu/114.html

杂志社合作

十年平台,长期与1000+杂志社保持着合作伙伴关系

协议保障

可签署保密协议,不透露用户信息跟踪进程,保护个人隐私

期刊种类完备

为您提供较新期刊信息,覆盖大部分地区行业,满足您的要求

实体公司

对公企业账号,放心信任,工商部可查。注册资本金500万

期刊导航

论文发表加急通道

内容推荐
宜春义务教育发展的流动机制及完善策略
中高职教育专业课程衔接体系的构建
高职兼职教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缺陷解决中存在的诉讼问题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改革-教育论文
期刊发表的教育论文在哪里
化州教育部门出手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内附举报电话)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游戏影响及干预
发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作用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高校英语专业语音教学改革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改进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