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网 专业从事评职称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征稿,核心期刊发表,SCI论文发表等学术咨询服务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评价探析

来源:中国期刊网 分类:历史 发布时间:2021-06-02 浏览:0
 
  ——基于太原府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思考
 
  梁靓洁陈瞻华中科技大学430074
 
摘要: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既是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又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评价研究具有不同于传统村庄聚落的特殊性。本文在认真分析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基本特征和现状价值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现有方法进行补充、修正,提出居民认同感和社会和谐度的校验体系,并以太原府城六个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修订后的价值评价方法综合分析各个街区的价值等级和特色,同时提出相关保护规划策略。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评价;校验标准;太原府城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城市形象的载体,但是,随着岁月流逝、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修缮不力、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众多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与风貌正逐渐失去昔日风采,其本身涵盖的深厚的历史人文信息亦日渐缺失,历史街区的存在也受到严峻的挑战。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人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资源抢救工作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由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特色认识不清,保护和抢救工作又产生了盲目追风、千城一面以及假古董等更多深层次的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复杂性和时代性决定其价值评价绝不能脱离自身特征和地域环境而存在,只有以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特点为出发点,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各历史文化街区在所处城市环境中的价值地位和特色,将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特色、传统文脉与文化内涵嫁接到新的城市社会、经济基础之上,才能使其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为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各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奠定基础。
 
  1.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它位于城市之中,既是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结构和功能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传统村庄聚落的显著特征。
 
(1)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缩影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各历史阶段建筑文化的积累,是城市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承载着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各种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
 
(2)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的物质根基,与当地文化具有一致性,能反映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它们保持着古老的城市格局和建筑形式,也是当地建筑文化的重要证明。
 
(3)历史文化街区具有多样化、单元化特点。
多样化是指其功能混杂、新旧交融、文化多元等,是居民行为及深层次(如心理、精神方面)复杂需求的重要表现。而同时,由于城市发展的不均衡性,历史文化街区也往往呈现出单元化的特征,即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遗存呈斑块状散布在历史文化区域内。
 
(4)历史文化街区多呈现零散化现象。
 
这是由于城市的发展不断受到时代的冲击,新旧的交替使各个历史阶段的物质形态表现出不完整的特征。
 
  2.现状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其修正
 
2.1相关研究概况
近年来,对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评价方法及体系的研究逐渐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也产生了一大批颇有影响的成果,其中:
 
汪清蓉、李凡针以佛山三水大旗头古村落提出了古村落综合价值的定量评价方法。针对古村落综合价值评价的模糊性,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专家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方法,合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效结合,从而提高了模糊综合评判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性[1]。
 
同济大学的朱晓明提出了古村落的评价标准,其标准主要由历史研究和现状条件两大板块组成。第二层指标包括了古村落的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等十大指标,在这些指标之下又分出了22项评价因子,整个评价结构层次清晰[2]。
 
西南大学黄晓燕的硕士论文《历史地段综合价值评价初探》从分析历史地段的概念、构成要素和价值体系入手,完善了历史地段整体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将历史地段作为一个整体的、活生生的文化单元,其评价指标体系共四层,即目标层A、综合评价层B(3项)、因素评价层C(n项)、因子评价层D(41项),为较为全面的价值评价方法。
 
2005年1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出台,推出2大类、13中类、24小类指标因子,对进一步规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申报、监督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2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这些研究都为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实践来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评价范围过于局限,缺乏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分析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多样性和地域性特征决定了价值评价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活动,而评价的主观性也说明单一对象的评价结果往往缺乏科学性。因此,本文认为,目前评价研究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评价对象均为一个历史文化街区,评价结果不能很好地体现街区的资源优势和价值特色,从而造成了个性丧失、原始风貌损坏等一系列问题。
 
(2)指标体系缺乏必要的弹性
 
《历史地段综合价值评价初探》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所确立的体系标准过于全面和固定,忽视了各个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资源的差异性,从而降低或提高了街区的总体价值,造成历史资源的严重浪费。
 
(3)基于城市环境的历史文化街区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具有多样化、零散性等不同于传统村庄聚落的显著特征,城市中历史文化街区评价体系需要更多关注城市本身特点,特别是社会环境、情感因素、市场机制等因素,使评价标准与体系和谐化。
 
2.3现有评价体系的修正
 
综合以上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基本特征和已有文献资料的分析,并结合太原府城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研究,本文对现有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评价体系进行一系列的补充、修正。
 
(1)拓展街区价值评价的范围
以可比性、可操作性为原则,以地域环境为基础,选择三个以上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价值遴选的对象,通过比较,明确所选区域中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总体特色和单个街区的突出价值。
 
(2)结合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特征和地域特色,设定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
 
可以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能有效反映街区历史典型性和价值特色的指标体系,降低或提高部分不适用的参照标准,建立更符合街区状况的评价体系。
 
(3)增加社会规划、情感因素评价校验标准
包括城市居民满意度、认同感、市场运行机制、管理保障制度等相关评价因素,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评价体系进行合理校验,综合得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评价标准及规划策略。
 
  3.太原府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评价方法及结果分析
 
3.1太原府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情况
太原府城是1000年来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见证,也是地方历史生活的重要载体。它始建于宋仁宗嘉祐四年;明洪武九年进行扩建,墙以砖石,环以大濠。城内以鼓楼街、帽儿巷、柴市巷为东西轴线,街巷和建筑布设以府东街为南北界线,具体到城市功能可分为官府衙署区、礼制建筑区和商业作坊区等,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文左武右”封建社会规划体制传统的典型代表。当前,古老城市格局中集中了城墙遗址、城西水系、文瀛湖、督军府、鼓楼商业中心、文庙文教中心等老太原遗迹,更重要的是区域中的城楼、井字形通道和众多的丁字路均保持着原先的格局,展现了太原府城历史上的功能布局和兴衰演变,是研究三晋文化演变发展和古代城市建设范式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2太原府城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评价体系
2009年,太原市政府公布了府城内重点保护的八个历史文化街区,分别为:南华门历史文化街区、文庙历史文化街区、督军府历史文化街区、鼓楼历史文化街区、三道巷历史文化街区和城西水系、迎泽大街和面粉二厂历史文化街区。
 
针对太原府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价值与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建筑损坏、风貌不全的问题,本研究构建适用于太原府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评价体系如下。
 
(1) 选择其中六个历史街区作为评价对象,扩展价值评价的范围
选择具有基本相同特征的南华门、文庙、鼓楼、督军府、东三道巷和城西水系历史街区作为评价对象,它们均建成于明朝,它们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城市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功能布局和民族特色,与以工业遗产主体的面粉二厂和以现代建筑我主题的迎泽大街有显著差异。选择这六个历史街区作为价值评价的对象,可比性高和操作性强,利于准确地分析出每个街区的价值等级和比较特色。
 
(2)结合太原府城的现状建立指标体系
太原府城历史街区的历史遗存具有文化价值高,但保存状况多样化和零碎化的特点,因此,本文在选择太原府城价值评价的指标体系时删除了“使用价值”类别的指标内容,适度降低了“艺术价值”类别的指标要求,并重新设定了参照标准,强调了街区的历史影响程度和文化延续性。(如图一和表一)
 
(3)按照新建的“太原府城历史街区价值评价体系”对六个历史街区进行13项指标的评价及比较打分;随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指标的权重值。通过建立评判矩阵。对所讨论的n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引入Saayt的1一9标度方法来量化,得到评判矩阵=C(q)n,然后将指标体系中各项因子的得分乘以它们对应的权值指标,再逐级乘以权重进行累加,即得到各个历史地段的综合价值得分和专项价值得分。
 
  即,Z=∑kiAiAi=∑kijAij
 
  (其中,Z为历史地段的综合价值得分,Ai和Aij分别为评价准则和指标因子,ki和kij分别是评价准则和指标因子的权重)
 
  图1太原市历史文化街区综合价值评价体系
 
  表1太原市历史文化地段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 指标分解及释义 分值升降方法
 
  指标填写 最高
 
  限分 实际
 
  得分
 
  一、历史久远度 
 
  1、修建年代 (1)现存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最早修建年代 民初1分;明、清年代4分;元代及以前8分。
 
  2、社会历史背景的反映 (2)能否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不可以1分;可以4分。 
 
  3、历史的
 
  起源 (3)地段最早形成年代 民初1分;明、清年代4分;元代及以前8分。
 
  二、历史地段的完整性 30
 
  4、历史建筑与文物保护单位规模 (4)现存历史建筑与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面积与地段总面积的比例 小于500m2加3分;大于1000m2小于2000m2加6分;大于2000m2加10分
 
  5、历史环境要素集聚度 (5)体现地段传统特色和典型特征并历史环境要素相对集中(指城墙、水系、民居、寺庙、装饰、古井、100年以上的古树等)地段的占地面积占整个历史地段面积的比例。 两者比例小于50%为5分,每增加10%增加1分。
 
  6、风貌及空间格局的完整性 (6)历史地段现存空间格局及功能特色的历史相似度 小于30%为3分,每增加10%增加1分。 
 
  三、地段影响度 
 
  7、历史事件名人影响度 (7)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或名人生活居住地原有建筑保存完好状况 差1分,较好3分,好5分。
 
  8、文物价值(稀缺性) (8)地段内各个级别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 市级1个1分,每增加1个增加1分;省级1个2分,每增加1个增加2分;国家级1个4分,每增加1个增加4分。 
 
  9、历史建筑群的典型性 (9)集中反映地方建筑特色的宅院府第、祠堂、衙署、书庙宇等的数量、集中反映一定时期建筑的建造工艺水平的建筑数量和集中反映城市典型功能布局的传统构筑物的数量 3个以上加1分;5个以上加3分,大于8加8分。 
 
  四、文化延续性 
 
  10、民居院落的数量 (10)完整民居院落的保有量 一个院落1分,每增加一个加1分。
 
  11、传统街巷的数量和最长长度 (11)保存有形态完整的、传统风貌连续的的历史街巷(河道)数量 1条1分,每增加1条增加1分。 6
 
  (12)保存有形态完整、传统风貌连续的历史街巷(河道)总长度 100米1分,每增加100米增加1分。
  12、老字号的数量 (13)历史地段老字号的保有量 1个加1分,每增加一个加1分。
 
  13、历史
 
  轶事 (14)拥有历史名人轶事的数量 2个1分;每增加2个增加1分。
 
  3.3价值评价结果及其分析
 
  表2得分与排序反映了六个历史街区之间的价值特色和相对重要程度。其中:
 
  表2太原府城六个历史街区的价值评分
 
  历史街区 历史久远度 街区影响度 街区完整度 文化延续性 综合价值得分 排名
 
  文庙历史街区 1.76 1.63 1.17 1.22 5.82 2
 
  南华门历史街区 1.08 1.37 2.01 1.92 6.38 1
 
  东三道巷历史街区 0.66 0.54 1.24 0.72 3.16 5
 
  城西水系历史街区 1.44 0.78 0.2 0.24 2.66 6
 
  鼓楼历史街区 0.99 1.02 0.64 1.21 3.86 4
 
  督军府历史街区 1.8 1.24 1.08 1.36 5.48 3
南华门历史街区、文庙历史街区和督军府历史街区的综合排序较高,说明这三者中保留的历史街巷、传统建筑、风土民情等均是构成城市物质环境风貌和人文精神特征的基本要素,在太原历史上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无法再生和取代的文化资源。此外,这三个历史街区也有各自的价值特色。南华门历史街区街区完整度和文化延续性的分值均排列第一,说明该街区的历史街巷格局和传统社会环境保存完整,历史文化厚重,具有整体保护的价值;文庙历史街区有较高的街区影响度和历史久远度,说明文庙、纯阳宫、崇善寺和文瀛湖等古老的城市遗迹具有很高的城市认知度和历史文化价值;而督军府历史街区面积小、资源构成简单,督军府的价值是影响街区价值特色的主要因素。
 
其余三个历史街区虽然综合价值得分较低,但特色仍然鲜明。鼓楼历史街区的街区影响度和文化延续性排名第四位,体现了街区内非物质要素,即商业文化的突出价值;东三道巷历史街区有较高的风貌完整度,说明街巷空间格局和传统民居院落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城西水系历史街区历史悠久,其中古老的城墙遗址和历史水系是太原府城1000多年的发展史重要见证。
 
3.4评价结果校验
问卷调查和定性研究是城市历史街区综合价值校验的基础。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府城内南华门历史街区有较高的居民认同感和社会和谐度,价值评分中也位于前列,规划中应当重点保护,策略上适当倾斜。
 
调查也发现,相对文庙历史街区和督军府历史街区,鼓楼历史街区是至今仍保持传统商业街氛围,仍然是现代城市生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城市主要职能,可达性和居民价值使用性更好,建议在规划中重点考虑保护与开发的合理协调,加大关注力度。
 
  4.太原府城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发展策略
 
4.1从整体出发,建立统一的保护框架
以上六个历史街区尽管遗存分散,保护状况不同,但均为太原府城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的发展背景要求规划从整体性出发,在府城范围内构建保护框架,并通过边界整合、轴线整合、标志物整合和肌理整合等方式对各个街区的资源进行关联性保护。
 
4.2采取分层保护策略,实现街区的动态可持续发展
价值评价的结果说明历史街区之间存在资源差异。分层保护,即根据各个街区的价值等级,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将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动态可持续发展。比如,对于综合价值较高的南华门历史街区应严格划定保护范围,提升部分比较完好的或者较为重要的遗迹的文保单位级别,整体保护街区的传统风貌和人文景观,以突出街区历史文化价值。
 
4.3充分挖掘街区特色,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在整体保护和分层保护的基础上,对以上六个历史街区价值评价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明确各个街区的价值特色、比较优势以及在新形势下各自的城市发展定位等。保护发展规划将以此为依据建立太原府城历史文化特色体系,将各个街区联合打造成新的城市文化名片,从而提高城市竞争的软实力。比如针对南华门历史街区资源丰富、历史环境完整以及文化现象多元化的价值特色,规划可以多维度的保护发展视角和多元化的规划手段将南华门历史街区建设成为集传统与时尚、过去与现在于一体的,充满活力的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在太原府城特色文化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语
 
  城市历史街区的价值评价是对历史街区保护和开发的基础性研究。本文在充分分析了我国城市历史街区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研究和定量、定性分析相统一的价值评价体系,希望能对以后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黄晓燕.历史地段综合价值评价初探[D].西南大学.2006.
 
  [2]朱宇恒等.杭州大井巷历史街区的价值评价及修复研究[J].城乡规划.2005(1).
 
  [3]刘敏.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价值评价与文化生态保护更新[D].重庆大学.2003.
 
  [4]戴林琳等.京郊历史文化村落的评价遴选及保护策略探析[J].城市规划.2009(9).
 
  [5]刘敏等.历史街区探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4).

本文由中国期刊网首发,一个权威专业的学术论文发表知识网。

文章名称: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评价探析

文章地址:/fbzs/qkzs/lishi/13552.html

杂志社合作

十年平台,长期与1000+杂志社保持着合作伙伴关系

协议保障

可签署保密协议,不透露用户信息跟踪进程,保护个人隐私

期刊种类完备

为您提供较新期刊信息,覆盖大部分地区行业,满足您的要求

实体公司

对公企业账号,放心信任,工商部可查。注册资本金500万

期刊导航

论文发表加急通道

内容推荐
关于宋元哲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浅谈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
基于望月清司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的重构逻辑
“文明古国”说在晚清的缘起与演变
浅谈“比较历史”下的可贵之处
浅淡蜀绣文化的历史
浅谈中国历史上的水权制度
西周贵族家臣的晋升之途
传统儒家生命智慧的当代价值
浅谈西汉汉武帝
总结历史学通天之学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评价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