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网 专业从事评职称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征稿,核心期刊发表,SCI论文发表等学术咨询服务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生成逻辑

来源:中国期刊网 分类:政法 发布时间:2020-07-17 浏览:0

  摘 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彰显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了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为人类解放展现了美好的愿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历史任务、执政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必须与时俱进地推进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现实逻辑演变和实践路径创新。新时代坚守人民立场的现实逻辑集中体现在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路径体现在夯实人民主体地位的利益支撑,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激发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创造活力,提高党践行人民立场的执政能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政治立场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0)07-0046-07

  《新视野》经过近20年不懈地追求和努力紧紧围绕“新时代需要新视野,服务于新时代”的办刊宗旨,形成了“新”、“深”、“宽”、“活”的特色。“新”即新的视野、新的观点,“深”即注重选题、论证深刻,“宽”即信息量大、覆盖面宽,“活”即思想活跃、时代气息。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1]。新时代坚守人民立场既是中国共产党恪守初心、牢记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理想追求和价值依归。深入挖掘新时代人民立场的内生逻辑,对于应对党长期执政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厚植党的长期执政群众基础、完成新时代党的各项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逻辑前提:人民立场的理论底蕴

  (一)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标志

  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过程来看,人民立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石。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描绘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腐朽、黑暗、野蛮和残酷,设想了未来美好社会的原则和愿景,但是由于看不到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巨大力量和历史作用,因而找不到改变、埋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方法、途径和力量,只能寄希望于统治阶级,设想被迫流于计划和破产。马克思恩格斯从三大工人运动中发现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与当时社会生产关系、交换关系等经济关系的内在联系,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阶级矛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并且肯定了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作为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的历史角色,从而找到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现实力量,并且将其发展到了科学社会主义阶段。

  从世界无产阶级的阶级特点和历史使命来看,人民立场能够汇聚起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壮大的源源不断的磅礴力量。无产阶级的特点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坚持人民立场,同各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人民立场、凝聚人民力量来完成历史伟业。无产阶级没有生产资料、私有财产,是最大公无私的阶级,是革命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这一特点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联合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共同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因为这既符合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也符合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利益。无产阶级革命不同于以往阶级社会的革命,是“消灭私有制”的革命,是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革命,革命任务极其艰巨。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在掌握无产阶级运动的方向和未来的前提下,联合“社会民主党”等其他政治力量,团结最大多数人民群众去反对“保守的和激进的资产阶级”、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同时,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对“社会民主党”内存在的“空谈和幻想”倾向进行针锋相对的批判和斗争,以巩固革命统一战线的团结、壮大革命统一战线力量。

  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奋斗目标来看,人民立场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描绘了美好的愿景。资产阶级为了夺取政权,需要求助于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资产阶级曾经喊出了“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激动人心的口号,但是当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就撕掉了温情脉脉的面纱,开始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赤裸裸的剥削和镇压。与资产阶级的“人民立场”相比,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立场范围更广泛、过程更长远、目标更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立场不但包括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而且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发展阶段还包括资产阶级和其他非劳动人民。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立场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夺取政权的过程中,也体现在共产主义社会运动和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立场要解放无产阶级、更要解放全人类,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

  (二)人民立场是中國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来看,党的阶级立场是同党的人民立场相联系的阶级立场,党的人民立场是同党的阶级立场相联系的人民立场。关于党的阶级立场和人民立场的性质和关系,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都有明确的表述。建党之初,党的二大明确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指广大群众,意指群众性政党而非学术性团体——作者注)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 [3]64,党担负着推翻军阀统治、实现国家统一的任务,“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3]64。在党的七大上,面对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现实,《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3]71。改革开放后,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社会阶层分化,党的十六大时隔半个世纪再次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4],并且这个提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党章》中关于党的阶级立场和人民立场的性质、特点、历史任务的表述是有先后顺序的,无一例外地首先强调党的阶级立场,指明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其次明确党的人民性和人民立场,即要做人民的先锋队、代表人民的利益。党的阶级立场和党的人民立场又紧密相连,党员来自人民群众,党汇集了人民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并且用无产阶级思想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总之,党的阶级立场构成了党的人民立场的前提和基础,党的人民立场成为了党的阶级立场的必然结果。

  从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来看,党的阶级利益诉求反映着党的人民利益诉求,党的人民利益诉求也体现着党的阶级利益诉求。党的纲领是党的一面公开的旗帜,包含了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张和要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在党的纲领中既反映了工人阶级的政治主张和利益诉求,如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经济状况的改善、教育医疗水平的提高等;同时又反映了工人阶级以外的其他阶级的政治主张和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地团结了其他阶级力量投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以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为例,既包含了“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專政”,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又包含了“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等内容,把工人阶级的主张、诉求同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主张和诉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较好地实现了党的阶级立场和人民立场的统一、党的阶级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党的奋斗目标的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来看,人民立场保证了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完成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任务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群众路线等一系列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突出强调了党的领导就是把人民群众的分散意见转化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又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样一个无限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突出强调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5]等观点,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学会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进党的工作,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逻辑主题:党的人民立场的时代要求

  (一)新时代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

  首先,坚守人民立场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优美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人的物质生产和消费异化为资本增值的手段和工具,制造了“为了消费的消费”和满足“畸形消费”的生产,无节制地开发和掠夺自然资源,造成了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各种灾难,恶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人与自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上,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并且把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本国重点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4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优化经济体制,促进科学发展,扭转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趋势,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实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把“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确立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出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本质上看,这些新举措、新观点、新判断、新任务就是要确立人民是社会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历史地位,限制乃至消除资本对劳动、劳动者和自然的异化,促进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环境需要。

  其次,坚守人民立场是促进人与社会关系和谐发展,创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配置逐渐代替计划指令成为了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市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由于市场的逐利性、投机性和法制建设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影响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造成了经济秩序、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局部紊乱,引起了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危机、信任危机、治理危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6]7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6]95,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更加注重公平、促进共同富裕,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要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理念、任务和要求,既是对我国各地区各阶层人民群众呼声的回应,也是破解市场经济对人与社会关系异化的部署,目的就是要还原被物化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积极向上、和谐友善、公平正义的社会交往关系。

  最后,坚守人民立场是树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实现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解,增强人民美好生活主观感受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统治了经济社会发展,把人的生产、生活都纳入到资本的逻辑。资本把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异化为追求利润、实现资本增值的手段,大多数人被迫迎合资本的“需要”,改变自己、包装自己,使自己成为对他人有“价值”的人,成为拥有更多社会资本的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深化教育科技体制改革,改进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党内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不纯、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人民主体意识不强,人民立场不够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淡漠。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提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方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7]这些思想都体现了执政党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发展的决心和勇气,体现了执政党要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素质、促进人民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执政理念和执政目标。

  最后,坚持人民立场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时俱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完善,在与资本主义制度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制度、建构制度的过程。习近平曾经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艰难曲折探索出来的比较成熟高效的制度体系,调动了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保障了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比较短暂,距离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距离,自身也存在着不成熟、不稳定、不完备等弊病,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社会主义制度)” [9]37。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要不断“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7],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旺盛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三、逻辑进路:新时代坚守人民立场的实践指向

  (一)要夯实新时代人民主体地位的利益支撑

  新时代坚守人民立场,就要坚持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体、认识主体、价值主体的历史地位,牢牢把握人民的利益诉求和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夯实人民主体地位的利益支撑。马克思曾经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0]。坚守人民立场,就要坚持遵循人民利益标准,把人民利益作为统筹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根本标准,把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扎实推出有更高含金量的改革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新时代我国人民的主要诉求和根本需要已经由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美好生活需要,对物质文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各地区各阶层人民的诉求还存在着明显差异。坚守人民立场,就要准确地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质量的物质文化供给、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就要准确地把握各地区各阶层人民诉求上的差异,精准施策、推出差异化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协调好不同地区、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民生福祉的增长和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二)保障新时代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新时代坚守人民立场,就要牢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和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地位。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对国家政治建设更加关注、更加敏感,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诉求更加强烈,对政治参与、民主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守人民立场,就要坚持把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作出的决定能够体现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使广大人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参与到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选举、决策和监督等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充分保障人民的知情权、选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守人民立场,就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循“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9]292的理念,加强协商民主程序设计和制度建设,促进协商民主的规范化,推动政党、政府、工会等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围绕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决策开展广泛协商,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

  (三)激发新时代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创造活力

  新时代坚守人民立场,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发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凝聚起全党、全社会众志成城、共创伟业的磅礴力量,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实现民族复兴,要发挥人民的聪明才智,更要依靠人民的拼搏、奋斗和创造。新时代坚守人民立场,要把伟大梦想同人民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民生福祉的改善联系起来,要把伟大梦想同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联系起来,要把伟大梦想同人民日常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在实现伟大梦想的过程中,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在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实现伟大梦想的动力。人才是理论、科技、工艺、管理等重大创新的实施主体,是实现新时代伟大梦想的关键因素。新时代坚守人民立场,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坚持“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能成才”的理念,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把我国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不断壮大新时代我国各级各类人才队伍;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以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使各类人才都能得到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形成创造人才不断涌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的局面。

  (四)提高新时代党践行人民立场的执政能力

  新时代坚守人民立场,就要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推进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制度体系建设,增强党践行人民立场的制度保障。新时代资本向政治领域渗透、商品交换原则对党的生活的侵蚀给党的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出现了理想信念“褪色”、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缺失、工作中贪污腐化、生活上贪图享乐、官僚主义作风突出等现象。这些现象尽管是少量的、局部的,但是社会负面影响却是全局的、恶劣的。新时代党践行人民立场,就要牢记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被商品交换原则侵蚀、不被各种资本腐蚀,永葆工人阶级先锋队本色,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做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领路人、带头人;就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地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升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1).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3] 范平,姚桓.中国共产党党章教程[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

  [4] 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

  [5]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54.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8]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18(01).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3.

本文由中国期刊网首发,一个权威专业的学术论文发表知识网。

文章名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生成逻辑

文章地址:/fbzs/qkzs/zhengfa/404.html

杂志社合作

十年平台,长期与1000+杂志社保持着合作伙伴关系

协议保障

可签署保密协议,不透露用户信息跟踪进程,保护个人隐私

期刊种类完备

为您提供较新期刊信息,覆盖大部分地区行业,满足您的要求

实体公司

对公企业账号,放心信任,工商部可查。注册资本金500万

期刊导航

论文发表加急通道

内容推荐
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
海洋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地域表现
不当得利制度在民法与刑法交叉中的适用
农产品品牌核心竞争力分析
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论现代政治杂文对古代杂文的继承与创新
山东扎实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努力锻造政法铁军
政法类政工师论文新时期农村信用社如何强化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保障评论杂志征收论文对象
社会保障评论杂志征收论文对象
政治论文的特点、翻译要求及注意事项
论美国第四代环境法中“一体化多模式”的治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