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网 专业从事评职称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征稿,核心期刊发表,SCI论文发表等学术咨询服务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来源:中国期刊网 分类:教育 发布时间:2020-07-01 浏览:0

  [摘要]从理论视角看,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强调实现人用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是追求人之发展的最终目标,这一观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推进高校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深入研究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将其在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架构理念得以深刻体现,有助于更好地推进高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高校教育;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 A8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10-0019-02

  《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中,本刊列马克思主义类第一名。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質”,要实现这一价值目的,根本上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此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习近平强调:“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教育作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育人的关键领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引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健康长效发展。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追求的终极理想和价值目标

  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下人的异化,希望通过无产阶级的解放、异化的消除和人的本质的复归来实现人的解放和共产主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旗帜鲜明的提出“共产主义社会以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家不胜枚举:从古希腊开始意识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到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提倡人的全能教育;从苏格拉底将人作为哲学研究的主体、到柏拉图所提出“人达到的全面发展应是达到美、智、仁、勇”、到康德强调人的自由发展、到黑格尔“社会和国家的目的在于使一切人类的潜能以及一切个人的能力在一切方面和一切方向上都可以得到发展和表现”,都为人的发展描绘了美好愿景;从欧文首次明确提出“希望人们能得到德、智、体、行等方面的教育”、到圣西门将自己终身劳动的目的定为“为一切社会成员创造最广泛的可能来发展他们的全部才能”,都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供了理论铺垫。

  马克思提出这一理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问题最先出现在他的博士论文中,1844年《神圣家族》中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并对“人的全部发展与教育和外部环境的关系”作了论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劳动的关系,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来实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证,标志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初步形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了实践在人的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人的本质教育分析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则从社会分工、唯物史观的角度来剖析人的全面发展,尤其在《共产党宣言》中更是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从中分析得出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也从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和分工,发展教育等多方面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条件,进一步完善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而代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理论最终确立的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历程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得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伟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全面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必然性,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条件,确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科学体系。

  (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人的全面发展界定为“基于人的独立性与物的依赖性形成的人的多面需求、物质交换与全方位关系和基于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共同生产能力形成的人的自由个性”。人,是实现全面发展的主体,是生活在市民社会中的现实的人;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所涉及的范围和要实现的程度,包括劳动、个人素质、社会关系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主要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相结合。

  具体而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包含:第一,人的劳动、人的需要及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表述中曾将人的劳动划定在任意范围、任何部门及任何时间段内,即人的劳动在时间、空间、内容、形式及目的上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人的需要与人的自我能力提升上都具有自由且全面性。第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指个人与个人、群体及整个社会摆脱血缘、地域、分工的局限性而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关系的自由且全面的关联。第三,人的素质的提高及个性的全面发展。基于前两者,人在全面的社会关系中由于劳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性,其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均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人的个性也将得到自由且充分的发挥。

  二、“三全”育人模式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

  立德树人、德行为先是高校教育在培养人才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人要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学校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高校要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必须要将全面发展作为育人模式选择的核心目标,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来培育新时代的青年。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构建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的理论价值。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立高校育人模式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高校构建育人模式必须始终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学习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均衡发展作为其终极目标;将对学生全面实施理论教育、技能教育、素质教育、身体心理教育、实践教育等作为其主要内容;将高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作为其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高校构建育人模式要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作为其实施原则。高校育人模式必须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差异因材施教,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每个人相同层次、相同程度的发展,而是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也体现了教育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的教育理念。

  (二)构建高校“三全育人”模式助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强调: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劳动异化之后,“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高校教育,是肩负培养人才、奉献社会的神圣使命的事业,高校在落实推进三全育人与立德树人的过程中真正体现了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江泽民指出:“一流大学应该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不断为祖国、为人民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教育应培养具有强健体魄、丰富知识、创新精神、健全品格和人文情怀的社会型人才;应培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心态的全面型人才。因此,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育人目标的高校教育势必能够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三、坚持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引下推进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构建

  高校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即强调树立人人助其成才、人人成才及方方面面成才理念。强调育人主体通力配合形成合力,在理论教育、素质教育、实践教育、技能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培育受教育者,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培育新时代知识型、技能型人才。

  (一)高校“三全育人”模式要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高校教育育人的终极目标。构建高校“三全育人”模式必须强调对学生的多维能力培养。填鸭式教育、书本式教育、单边课堂都不是合理的教育模式,应强调对学生知识、兴趣、价值观、实践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强调师生互动、对分课堂,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真正融入高校教育的过程当中。

  (二)高校“三全育人”模式要既遵循教育规律又不忽视人的个性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每个人同等条件下同等水平的发展,而是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构建高校“三全育人”模式必须既遵循教育规律,又重视因材施教,结合大学生现阶段所面臨的独特问题,营造一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推动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三)高校“三全育人”模式要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人的全面发展之主体是实践的人。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时刻强调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育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与企业锻炼中,同时也要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实践报告等成为知识体系重回理论。社会实践教育与实习实训教育正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构建的配合课堂教育的补充式教育,高校也要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其持续发展需秉承的核心理念。

  (四)高校“三全”育人模式要注重教育者的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高校“三全育人”模式之关键主体即为全员育人。全员育人既包括思想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也包括辅导员、班主任、组织员等学生工作者,还包括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企业技术工作者等服务型教师,组织构建学生工作队伍体系,真正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技术育人、服务育人。新时代的高校教育要办好,教育者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包括教育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社会实践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自身思想理论素养、知识水平、身体素质、创新能力、服务社会能力等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必须坚持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引导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长时期的展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推行理论教育、技术技能教育、素质教育、实践教育、身体心理教育等,鼓励、倡导高校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23.

  [3]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59.

  [4]包天强.人的发展理论视域下高校育人工作的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2):52-53.

  [5]王岩,冯爱玲.高校思想政治“三全育人”模式组成要素解析[J].高教学刊,2018(16):163-164+167.

本文由中国期刊网首发,一个权威专业的学术论文发表知识网。

文章名称: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文章地址:/fbzs/qkzs/jiaoyu/129.html

杂志社合作

十年平台,长期与1000+杂志社保持着合作伙伴关系

协议保障

可签署保密协议,不透露用户信息跟踪进程,保护个人隐私

期刊种类完备

为您提供较新期刊信息,覆盖大部分地区行业,满足您的要求

实体公司

对公企业账号,放心信任,工商部可查。注册资本金500万

期刊导航

论文发表加急通道

内容推荐
宜春义务教育发展的流动机制及完善策略
中高职教育专业课程衔接体系的构建
高职兼职教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缺陷解决中存在的诉讼问题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改革-教育论文
期刊发表的教育论文在哪里
化州教育部门出手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内附举报电话)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游戏影响及干预
发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作用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高校英语专业语音教学改革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改进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