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网 专业从事评职称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征稿,核心期刊发表,SCI论文发表等学术咨询服务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

来源:中国期刊网 分类:医学 发布时间:2021-08-24 浏览:0
摘    要:目的 评价腰椎退变性疾病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定88例本院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随机将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4例应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44例应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手术观察指标、疼痛评分、腰椎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VAS评分、DO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相比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退变性疾病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传统后路开放手术 治疗效果

腰椎退变性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脊柱失稳引起的腰椎滑脱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地影响[1-2]。以往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临床多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但此手术创伤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多,不利于患者尽快康复[3]。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常规手术的不足,同时还缩短了患者康复时间[4]。本次针对腰椎退变性疾病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于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88例展开本次研究,根据不同的治疗措施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n=44):男性、女性分别24例、20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8.28±10.38)岁。观察组(n=44):男性、女性分别25例、19例,年龄31~66岁,平均年龄(49.05±10.48)岁。统计两组基本资料,P>0.05。
1.2 方法
对照组44例应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方法:行全身麻醉,取俯卧位,定位病变节段,手术切口确定于后正中,做8 cm切口。逐层将皮下组织切开,剥离肌膜、棘突旁肌肉组织,将椎间关节、椎板、需融合节段显露。在C形臂指引下,将椎弓根螺钉置入,并做好固定措施。将病变椎间隙用撑开器撑开,对椎体下的关节突、韧带、尾椎体关节突做咬除处理,显露椎间孔,并将椎间盘摘除,同时做好硬膜与神经根保护。之后,间隙内填充自体移植物,置入融合器,将螺钉锁紧,并做好压缩固定。用提吊螺钉纠正腰椎滑脱者,并恢复其序列。在X线下确认内固定位置是否正常,观察植骨现象,做放置负压引流管。最后,缝合切口,行止血、消炎、抗感染治疗[5-6]。观察组44例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方法:全身麻醉,俯卧位,保持腹部悬空,在C臂机下定位解剖中线、椎弓根体,做1.5~2.0 cm切口于中线旁2 cm处,逐层分组相关组织,沿多裂肌最长肌间隙做钝性分离,明确关节段、关节突,在导针的指引下放置撑开器、通道等,放置正确后,连接好冷光源,保持工作通道大小合适,将表面软组织清除,显露术野。咬除椎板与关节突,显露椎间盘与神经根,在直视下做减压,并填植间隙。之后拆除工作通道,选择好进针点,在透视下置入扩张器,沿导丝将螺钉拧入,延长中突椎弓根螺钉,之后取出导丝。另一枚椎弓螺钉重复以上操作,之后连接好棒器。连结完成后,做加压椎间隙,提拉复位腰椎滑脱者。自行复位多裂肌,确认固定,对伤口做止血与冲洗,放置引流管,并缝合。术后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手术观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并于对比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的组间及组内差异。手术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评估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分别应用VAS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疼痛与自我功能障碍进行评定,得分越低说明患者腰椎功能恢复越好[7-9]。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展开χ2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手术观察指标的组间差异

2.2 VAS评分、DOI评分比较
观察组VAS评分、DO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恢复效果比较

2.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1例并发症患者,对照组出现6例并发症患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腰椎退变性疾病是常见多发病,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如患者症状较轻者,可通过保守治疗来改善临床症状,如症状较严重,保守治疗不仅会增加病程,还会具有较高的复发率[10]。因此,临床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多采用手术治疗。以往传统开放手术,需要将软组织进行剥离与牵拉,增中肌肉的压力,同时还会损伤局部组织与血管,影响治疗[11]。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出现,有效弥补了常规手术的不足。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是通过钝性分离多裂肌,切开肌肉纤维,在牵拉器下建立手术视野,减少相关软组织的剥离;同时,此手术可以扩大手术视野,将病变组织切除,清除至痛源,松解内神经根,改善术后疼痛感;且此手术还可以恢复脊柱椎间高度,保留大部分张力结构,促使患者术后尽早离床活动,提高预后效果[12]。
综上所述,腰椎退变性疾病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建华,李章龙,梅一南,等.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骨密度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20,22(12):1879-1882.
[2]王鹏.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性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6):32-33.
[3]张寿强,窦永峰,李建军,等.CBT螺钉技术治疗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9,42(4):263-266.
[4]林书、胡豇、万仑、等.机器人辅助下微创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20,49(22):151-156.
[5]黄群,盛晓磊,严飞,等.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微创置入椎体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36):5818-5823.
[6]王保华,高延征.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6):122-124.
[7]祖波,章小军.改良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对比[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184(6):83-86.
[8]黄群,朱现玮,严飞,等.经皮椎间孔镜与改良PLIF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20,30(3):287-292.
[9]赵继福,邝铭业,张炯涛,等.经Quadrant通道微创单侧椎弓根固定椎体间融合与开放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对比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2):30-32.
[10]贾军,刘新宇,原所茂,等.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后中期邻近节段影像学退变的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19,39(12):766-773.
[11]李锦华,赵宙,王伟,等.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中应用单/双切口完成双侧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J].脊柱外科杂志,2019,17(3):183-186.
[12]任忠明,吴鹏,张翊,等.经椎间孔微创椎间融合联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J].武警医学,2019,30(4):314-317.

本文由中国期刊网首发,一个权威专业的学术论文发表知识网。

文章名称: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

文章地址:/fbzs/qkzs/yixue/13839.html

杂志社合作

十年平台,长期与1000+杂志社保持着合作伙伴关系

协议保障

可签署保密协议,不透露用户信息跟踪进程,保护个人隐私

期刊种类完备

为您提供较新期刊信息,覆盖大部分地区行业,满足您的要求

实体公司

对公企业账号,放心信任,工商部可查。注册资本金500万

期刊导航

论文发表加急通道

内容推荐
56℃灭活对生化激素检测结果的影响
心脏彩超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观察
烟草中尼古丁加重他克莫司肾损伤的研究
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内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直接前路微创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及并发症的对比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在糖尿病眼底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探讨
观察恩替卡韦与乙肝疫苗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与应用可行性
综合镇痛护理改善胃癌开腹手术患者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的效果分析
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