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网 专业从事评职称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征稿,核心期刊发表,SCI论文发表等学术咨询服务

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调整缝线术后双眼视功能及复发的影响

来源:中国期刊网 分类:医学 发布时间:2021-09-09 浏览:0
摘    要:目的:研究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调整缝线术后双眼视功能及复发的影响。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间歇性外斜视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术后不采取干预措施;研究组术后采取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术后双眼视功能、眼位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双眼视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眼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间歇性外斜视调整缝线术后对患者采取功能训练,可以有效增强患者的双眼视功能及眼位情况,并有效降低复发率,效果明显。
关键词:功能训练 间歇性外斜视 调整缝线术 双眼视功能 复发 眼位

在斜视中间歇性外斜视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对人的双眼视功能会造成一定影响[1]。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交替存在外斜位与正位的眼位,该类型患者双眼视功能可以继续发育,但是立体视觉的发育不健全。随着该疾病的发展,患者代偿能力慢慢降低,双眼的三级视功能也会逐渐丧失,疾病会从间歇性外斜视发展成为恒定性的外斜视[2]。并且该类型患者在手术之后往往缺少矫正,因此会有大约一半患者在手术之后眼位发生倒退现象。本文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64例,研究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调整缝线术后双眼视功能以及复发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间歇性外斜视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研究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3~23岁,平均(9.32±5.15)岁;术前平均斜视度(45±15)°;术前远立体视0例,近立体视4例,融合功能6例,同视功能1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22岁,平均(9.56±4.75)岁;术前平均斜视度(44±16)°;术前远立体视0例,近立体视5例,融合功能7例,同视功能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诊断确定为间歇性外斜视;(2)外斜视的度数>20°:(3)双眼的裸眼视力或者矫正后的视力不低于0.6;(4)术前双眼视功能异常;(5)能对整个治疗以及随访过程进行配合[3]。
排除标准:(1)有中度或以上弱视;(2)由于青光眼与白内障等疾病造成的视力下降;(3)有复发性的间歇性外斜视;(4)有斜视病史以及内眼手术;(5)严重神经疾病或者全身疾病[4]。
方法:(1)对照组在手术前进行裂隙灯、视力、验光、同视机、眼底、眼底照相、眼轴、眼B超、头颅MRI、AC/A等检查,使用Titmus立体式检查图对患者进行近立体视的检查,对屈光不正进行矫正,并在不同时间对患者一只眼进行遮盖,遮盖时间为0.5~1 h,然后对其使用三棱镜遮盖法以及角膜映光,在最佳的视力情况下检查其斜视度。在手术时,对患者进行全麻,然后在显微镜之下对患者进行调整缝线斜视矫正术,在手术完成后,在患者术后局部点双氯芬酸钠眼液以及加替沙星眼用凝胶,持续点1个月。(2)研究组手术前检查措施、手术方法以及手术后的措施与对照组一致;并在手术后采取功能训练,具体措施为:在手术后的第1天对患者立体视、眼位以及同视机进行复查,然后使用V 3.0型的多功能视功能训练系统或者SYK-SGN1型的综合视功能检查康复训练治疗系统,针对患者双眼视功能进行融合功能以及同时视的训练,对患者进行立体视功能的训练。没有一级视功能的患者采取同时视训练,有一级视功能但是没有二级与三级视功能的患者采取立体视与融合功能训练,有二级视功能但是没有立体视且融合范围较小患者,根据其眼位具体情况采取分开或者融合功能以及立体视功能训练,有外隐斜或者集合近点比较差的患者采取笔尖训练法。对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在随访期间若是患者的视功能出现再次的损害,可以再次对其进行功能训练,训练的内容可以按照患者双眼的视功能重建情况适当调整。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眼位及复发情况。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4.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比较:研究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双眼视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比较(n)

两组患者术后眼位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周眼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6个月的眼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眼位情况比较(n)

两组患者半年后复发情况比较:研究组6个月复发率为0;对照组复发率为21.88%。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9 6,P=0.005 1)。

讨论

治疗斜视不仅仅是为了将患者的眼位由偏斜纠正,其中更重要的目的是将患者双眼视功能恢复正常,才能将其治愈[6]。因此患者在斜视手术之后应该加强对自身双眼视功能训练,才能促进恢复,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才能在恢复双眼的视觉后减少复发率。
间歇性外斜视的发病时间比较晚,因此患者会在发病之前就已经出现双眼视功能异常[7]。人体集合与融合功能有代偿功能,会使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失代偿也会比较晚发生,因此在该类型患者进行手术之后其双眼的视功能恢复程度会比其他类型高。传统治疗间歇性外斜视的方法为使用同视机进行治疗,这种方法经研究证明可以使患者的融合功能加强,并促进患者手术后立体视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效果。但是同视机在医院使用不便并且普及度不够。而对患者双眼视功能进行训练是利用人体大脑的可塑性,是借助一系列的视觉刺激以及视觉学习将患者的信号通路激活,使患者大脑的神经系统处理加工信号的能力变强,具体内容包括双眼多维空间感知的训练、内外融合力训练、双眼平衡训练以及脱抑制训练,将患者双眼视觉建立起来的关键与前提就是脱抑制,通过图像交替与闪烁将患者双眼的周围视网膜视细胞兴奋性以及黄斑唤起,红绿互补使患者的双眼进行分离,最后闪烁训练可以使患者双眼看到各自图像,达到脱抑制的目的[10]。
本文的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在间歇性外斜视调整缝线术后对患者采取功能训练可以有效增强患者双眼视功能以及眼位情况,并有效降低患者间歇性外斜视的复发率,效果明显,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全保,陈海松,武哲明,等.融合功能训练在大龄人群斜视矫正术后疗效的评价[J]广州医药,2020,51(5):58-61.
[2]张蕾,赵德宣,马玲.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双眼视功能与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043(8):725-729.
[3]蒋洁.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术后视觉训练对视功能的重建效果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20,20(5):914-916.
[4]刘育榕,赵林,李添天,等.不同手术年龄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20,20(2):325-327.
[5]刘淑芳,熊凤枝,李元吉.视觉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27(3)110-111.
[6]李兴钰,韩红波.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大龄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48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9,54(8):589.
[7]朱飒丽,崔瑞.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临床比较[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33(3):236-238.

本文由中国期刊网首发,一个权威专业的学术论文发表知识网。

文章名称: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调整缝线术后双眼视功能及复发的影响

文章地址:/fbzs/qkzs/yixue/13868.html

杂志社合作

十年平台,长期与1000+杂志社保持着合作伙伴关系

协议保障

可签署保密协议,不透露用户信息跟踪进程,保护个人隐私

期刊种类完备

为您提供较新期刊信息,覆盖大部分地区行业,满足您的要求

实体公司

对公企业账号,放心信任,工商部可查。注册资本金500万

期刊导航

论文发表加急通道

内容推荐
56℃灭活对生化激素检测结果的影响
心脏彩超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观察
烟草中尼古丁加重他克莫司肾损伤的研究
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内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直接前路微创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及并发症的对比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在糖尿病眼底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探讨
观察恩替卡韦与乙肝疫苗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与应用可行性
综合镇痛护理改善胃癌开腹手术患者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的效果分析
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