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网 专业从事评职称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征稿,核心期刊发表,SCI论文发表等学术咨询服务

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应用价值研究

来源:中国期刊网 分类:医学 发布时间:2021-12-09 浏览:0
摘    要:目的 对照分析凝聚胺技术应用于输血检验时具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 5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接受凝聚胺技术检验法与盐水检验法,比对两组患者输血检验阳性率、准确度、灵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输血检验阳性检出率、准确度、灵敏度分别为14.93%、96.00%、95.07%,均高于对照组的4.27%、86.00%、82.00%(P <0.05)。结论 在输血检验时,应用凝聚胺技术的准确度高于盐水检验法。
关键词:输血检验 凝聚胺技术 盐水检验法 血型匹配

人体内血液的含量占体质量的8%~9%。因多种原因导致出血时,如果失血量较少(如轻微磕碰导致“破皮”而出血、鼻腔内毛细血管破裂而流鼻血等),未超过总血量的10%,机体可通过自主调节很快恢复;若出血量超过20%,会导致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短期内出血量超过30%以上,则机体无法正常运转,危及生命[1]。临床针对出血量较大的患者或患有特定血液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时,输血是一种行之有效且不可或缺的方式。但输血必须遵守相应原则,最常见的是血型匹配,否则很可能引起输血反应,造成不良后果[2]。因此,在输血前进行输血检验,可有效降低不良输血反应的发生概率。以往检验科多以盐水检验法对输血样本进行检验,虽有参考价值,但并不显著。反观凝聚胺技术,能够有效规避患者输血风险[3]。本研究旨在分析凝聚胺技术应用于输血检验时,具备何种价值,现对有关结果进行整理,面向社会公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本院各科室于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500例,以此开展本研究。采用随机盲选法对1500例患者进行分组,具体情况如下:(1)观察组:750例,男女376例,女374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3.12±1.76)岁。(2)对照组:750例,男375例,女375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4.05±1.67)岁。比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1)参与本研究前未进行过输血检验的患者。(2)未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是其他可能对血液检测结果产生干扰疾病的患者。(3)思维意识处于清晰状态,能够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相关信息的患者。排除标准:(1)处于妊娠状态或产后哺乳期的孕产妇患者。(2)患有血液疾病的患者。(3)陷入长期或重度昏迷的患者。(4)无法正确看待输血检验、存在认知偏差、配合度不足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输血检验方式为盐水法,具体过程为:(1)分别提取患者与献血者的红细胞,完成血清分离后,配制为盐水悬液(浓度标准均设定为2%);两组患者保持空腹状态等待输血。同时注重采血步骤的规范性。一般情况下,护士需在患者输血前10 min,对体温及其生命指标进行测量记录,确定好输血量后,对献血者的血型实施核对,采血与输血的间隔时间不宜超出30 min。要求献血者不存在溶血现象。在切实准备好输血筹备工作后,进入到下一操作环节。(2)选取两支试管,进行消毒灭菌及烘干作业后,开展如下操作:(1)两支试管分别标记为1号管和2号管。(2)1号管装有患者的血清和献血者的细胞,2号管装有患者的细胞和献血者的血清。(3)向1号管中分别滴加1滴患者的血清和献血者的红细胞悬液,向2号管中分别滴加1滴献血者的血清和患者的红细胞悬液。(4)以轻柔的力度摇晃两支试管,待其内液体完全混匀后,设定离心设备的参数为1 500转/min,在持续1 min的时间内,对两支试管进行离心处理。(5)离心处理完成后,清液上层会出现物质假凝现象,可向试管中滴加少量假凝聚现象清除液,摇晃后,根据冷凝集素的形成的凝集反应,得出检验结果[2]。观察组患者的输血检验方式为交叉配血凝聚胺检验法,该技术的主要原理为,诊断配对血型之间是否能够稳定共存,具体流程如下:(1)与对照组相同,选取两支经过消毒灭菌且烘干的试管备用(设定为3号、4号试管)。(2)采集献血者的血液,制备成浓度为5%的红细胞悬液后,(1)向3号试管中滴入1滴患者的血清后,滴入1滴献血者5%浓度的红细胞悬液。(2)向4号管滴入1滴献血者5%浓度的红细胞悬液后,滴入1滴患者的血清,即3号、4号两支试管中滴入的物质完全相同,但先后顺序完全相反。(3)向3号、4号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剂量的低离子介质(约为0.7 m L)后,摇晃试管(注意对力度进行控制,不可过大,但也需保证液体混合均匀),达到相关标准后静置1 min。(4)再次向3号、4号试管中各滴入1滴凝聚胺溶液,混匀后,将离心设备的参数调整至3 500转/分,在持续15 s的时间内进行离心操作。(5)将试管中的清液全部清除,但无须进行沥干操作,保持试管底部留有约0.1 m L的液态物质即可。(6)再次摇动试管,观察红细胞是否出现凝集现象(若未发现凝集现象则表明检验失败,需重新进行);观察到凝集现象后,向试管中加入再悬浮液,摇晃后,若在1 min时间内,3号、4号试管均出现凝集散开现象,则表明患者与献血者的血型互相匹配。
1.3 观察指标
比对两组患者输血检验结果的阳性率、准确度和灵敏度。其中,对照组使用盐水检验法的阳性判断标准为:1号试管只出现凝聚现象,2号试管同时出现凝聚现象和溶血现象。观察组行凝聚胺技术检验法的阳性判断标准为:3号、4号试管均发生非特异性凝聚现象,向其中加入再悬浮液后,持续1 min的时间内,凝块未分散。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的有关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n(%)]表示,当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输血检验阳性检出率、准确度、灵敏度分别为14.93%、96.00%、95.07%,均高于对照组的4.27%、86.00%、82.00%,差异显著,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输血检验阳性率、准确度、灵敏度对比[n(%)]

此外,经过对两组患者的抗体筛选结果予以统计,可发现对照组中的抗体筛选数据142例;观察组抗体筛选数据436例。两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抗体类别包含青霉素抗体、Rh抗体、湿冷自身抗体等。抗体个数检出率指标的确定,还能侧面体现出不同技术的检出效果。输血不良反应的分析,对照组中出现输血不适感的患者较多,共计39例,而观察组仅有5例(P<0.05)。经由多个数据的比对,证明观察组中采用的输血检验技术可推行价值更为显著。

3 讨论

凝聚胺技术应用于输血检验的主要原理为,判断配对血型之间是否相互稳定共存,除了常规的输血检验之外,还可用于预防或诊断因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4-5]。上文提到的阳性检出判断标准,即试管中的液体出现凝聚现象而形成凝块之后,如果加入悬浮液1 min后,凝块仍未散开,则表明配对的两种血行不匹配,无法进行输血。
一般性输血原则为:AB血型的人可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向任何血型的人输血、A/B血型只能接受或向对应血型的人输血。随着现代医学的深入发展,AB血型是“万能受血者”、O型血是“万能血”的观念已经不再成立,必须摒除。其中的原理为:O型血的红细胞中并没有A、B抗原,故按照传统理论,O型血的红细胞与AB、A/B型血配型相合,可为所有血型的患者输血。但O型血的血浆中含有抗A/B凝结素,如果将O型血或含有O型血浆的红细胞制剂输入非O型血患者体内时,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免疫性溶血性不良反应[6]。因此,在现代临床输血治疗时,“万能”的概念早已成为历史,应以“同血型输/献血”为原则。
盐水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结果;缺点在于:只能检测出不匹配的完全抗体,无法检测出不匹配的不完全抗体,且安全性相对较低。与盐水法相比,凝聚胺交叉配血法除了能够准确检测出Ig M和Ig G抗体外,还能发现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大多数抗体。因此,此种方式适用于各类患者的配血检验,安全性较高。
凝聚胺技术与盐水检验方法相比,前者出现检验失误率的可能性更低。只有进一步增加输血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才能有效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7]。原本需要输血的患者处于病况危急时期。如若输血中出现问题,将对患者的生存率产生不良影响。关于盐水检验法,在高温操作环境下,此种检验方式会在温度条件变化中出现偏差,甚至无法准确知晓献血者血液成分的分布特征。然而凝聚胺技术中可在凝聚胺成分的刺激下,使献血者的血液保持良好的凝集特征,促使检出结果呈现阳性。在高精准度输血检验中,献血者与患者之间将搭建起生命互通桥梁,既能提高血袋的利用率,又能最大程度挽留患者生命,提升生存质量[8-9]。
在临床输血治疗期间,如果患者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的血液但库存的血浆型号不匹配时,可以进行非同血型输血[10]。在此种情况下,由于不同血型之间的血液输送量较多,注入患者体内的凝集素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稀释,必然会引发红细胞凝集现象。经由观察组相关数据证实,观察组患者中采用的输血检验技术有效性更强,可获得更为可靠的检验结果,满足临床输血患者的血液需求。
综上所述,在极短时间内,应用凝聚胺技术进行输血检验,可有效区分献血者与患者之间的血型是否存在凝集反应,决定是否能够进行输血。由此可见,凝聚胺技术的价值极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李笋.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1):129-131.
[2]吴晓艳,赵铁民.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高原地区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20,49(9):1182-1184,1194.
[3]张开资.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2):143-144.
[4]张辉.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应用意义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0):191-192,193.
[5]林娜娜.分析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优势及应用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9):169-170.
[6]任秀丽.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效果探究[J].世界复合医学,2020,6(3):76-78.
[7]李文剑,彭建宏.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1):117-118.
[8]张玉琼.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3):207-208.
[9]龚琴,侯玲俐.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2):94-95.
[10]张梦.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和盐水法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处方药,2020,18(3):141-143.

本文由中国期刊网首发,一个权威专业的学术论文发表知识网。

文章名称: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应用价值研究

文章地址:/fbzs/qkzs/yixue/14041.html

杂志社合作

十年平台,长期与1000+杂志社保持着合作伙伴关系

协议保障

可签署保密协议,不透露用户信息跟踪进程,保护个人隐私

期刊种类完备

为您提供较新期刊信息,覆盖大部分地区行业,满足您的要求

实体公司

对公企业账号,放心信任,工商部可查。注册资本金500万

期刊导航

论文发表加急通道

内容推荐
56℃灭活对生化激素检测结果的影响
心脏彩超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观察
烟草中尼古丁加重他克莫司肾损伤的研究
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内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直接前路微创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及并发症的对比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在糖尿病眼底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探讨
观察恩替卡韦与乙肝疫苗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与应用可行性
综合镇痛护理改善胃癌开腹手术患者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的效果分析
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