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网 专业从事评职称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征稿,核心期刊发表,SCI论文发表等学术咨询服务

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来源:中国期刊网 分类:医学 发布时间:2022-07-21 浏览:0
作者:许研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医院
摘    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在病理诊断中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差异性”分为对照组(阴性结果)和观察组(阳性结果),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占比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用在乳腺癌诊断中可尽早明确疾病,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可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乳腺癌;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为现阶段较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根据疾病进展情况,大致分为非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两大类,发生于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上皮,患病后若未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则导致患者病情不断恶化,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甚至对其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研究表明,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与多种肿瘤指标有关,如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根据疾病情况提供对症治疗并鉴别分子条件,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有效预测。乳腺癌可划分为良性、恶性,HE切片可诊断乳腺疾病,但乳腺癌诊断中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具可靠性,其可切实观察肿瘤情况,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数据[1]。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乳腺癌患者在病理组织中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差异性”分为对照组(阴性结果)和观察组(阳性结果),各30例。观察组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2.24±6.35)岁;病程1~4个月,平均病程(2.29±0.54)个月;BMI值19~26 kg/m2,平均BMI(23.21±0.28)kg/m2。对照组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0.25±6.18)岁;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2.38±0.61)个月;BMI值18~25 kg/m2,平均BMI(23.11±0.14)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鉴别诊断:(1)乳腺钼靶。其广泛用在筛查乳腺癌中,钙化灶、细小钙化灶是极早期乳腺癌症状。(2)乳腺超声。其广泛用在乳腺癌诊断、鉴别中,可准确判断肿块性质。(3)乳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分期可用乳腺磁共振成像进行评价,可对微小病灶、多病灶、多中心及病变范围加以明确。
纳入标准:(1)患者因乳房皮肤异常、乳头溢液、乳晕异常及乳房肿块而入院。(2)年龄35~80岁,病程超过1个月。(3)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伴其他恶性肿瘤。(2)伴重要脏器功能衰竭。(3)伴检查禁忌证。(4)正处怀孕或哺乳期。(5)伴精神障碍。(6)中途转院者。
1.2 方法
入院后所有对象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首先利用4%中性甲醛溶液固定标本,避免坏死的组织细胞发生改变,维持良好固有状态,细胞内蛋白质等成分逐渐转变为不溶性物质,维持良好原有结构,完成后进行脱水、包埋、切片,利用全新赛默飞免疫组化染色机Autostainer480s-Lab Vision行染色处理,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由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HER-2/N E U抗体试剂(免疫组织化学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试剂盒由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提供,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 观察指标
(1)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记录两组患者腋窝淋巴转移、腋窝淋巴未转移的例数。(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情况:记录两组患者HER-2/NEU(+)、HER-2/NEU(-)的例数。(3)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阳性标准:核染色率超过1%。阳性核染色标准:棕黄色颗粒存在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中有棕黄色颗粒[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ER-2/NEU(+)占比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HER-2/NEU情况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脂肪、乳腺腺体、纤维及皮肤等组织组成女性乳腺,乳腺癌好发于乳腺腺体上皮组织,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乳腺作用不显著,但乳腺癌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其为临床较常见恶性肿瘤[3]。疾病发生发展与自身雌激素、孕激素分泌有关,患者因各种致癌因子作用而有增殖失控现象发生,且癌细胞丧失正常活性、极易脱落,呈游离状态在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甚至向其他位置扩散,部分群体常有乳头溢液、乳房肿块及淋巴结肿大等,随着疾病加重、癌细胞远距离转移,多器官损伤的发病风险会上升,甚至患者生命会受到直接威胁。经调查研究发现,99%的乳腺癌发生于女性,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据统计,乳腺癌在我国女性癌症中的患病率为24.2%[4]。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此病呈年轻化进展,患病后女性健康及生活质量会受到影响,患病早期无典型症状,发病隐匿,其中乳房无痛性肿块较多,待疾病发展到中晚期,部分群体会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乳头回缩及乳腺皮肤橘皮样改变等症状表现,未及时治疗则会危及生命。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指出,乳腺癌流行率位居全球女性癌症首位,其中约有52.9%的人群位于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30万名女性被诊断患有乳腺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区为高发地区,我国乳腺癌的患病率从20岁以后逐渐增加,峰值在45~50岁[5]。随着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新型治疗策略的出现,逐渐降低全球乳腺癌死亡率,但在我国乳腺癌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早期如何提供诊断措施成为妇科关注热点,以改善患者预后。
研究表明,乳腺癌在女性群体中较常见,近年来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社会上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6]。部分研究发现,此病发病率存有规律性,一般情况下,伴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群体更易发生乳腺癌,其中具体涉及晚育、家族病史及绝经延迟等,且患病早期机体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极易被患者忽视、未引起高度重视,多数患者有临床症状才来就医,已错失疾病最佳治疗时机,因此严格遵守“早诊断、早治疗”原则有积极作用,切实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办法,对改善其预后效果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乳腺癌为激素依赖性肿瘤,通过判定乳腺癌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可对患者预后效果进行综合判断,且乳腺组织有恶性病变发生时,孕激素受体、上皮细胞雌激素受体均有不同程度缺失现象,而细胞仍有部分受体保留,验证了上述激素对肿瘤生长具有调节作用[7]。
有文献报道,病理诊断中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用于乳腺癌中具有可行性[8],分析发现:(1)组织化学分支为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特异性抗体、抗原,对被检测组织中抗原、抗体分布进行观察,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高及高灵敏度等特点,通过定性、定位及定量形态及功能代谢,切实检测细胞水平、超微结构、基因水平及蛋白质水平。(2)随着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临床建立抗原修复技术、提供更灵敏的检测系统、自动免疫染色系统完成病理诊断,其中被广泛应用的是免疫组织化学,实际诊断时通过观察组织切片中抗原数量、分布,对定位、定性及定量进行观察,组织标本及细胞标本为该技术中所使用的标本,对组织标本完成制作的最常用方式为石蜡切片,其可保留标本最终形态,利于长期保留、观察染色控制情况,还能对切片组织加以修复,且免疫组织化学具有无创、诊断高度协调等优势,易被患者接受,可提高诊断依从性。(3)乳腺癌患者,经血液或淋巴结发生转移,治疗期间通过对机体激素受体水平进行检测,可观察疾病进展、淋巴结转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观察疾病功能、形态变化,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定位等优势,实际检测时可对肿瘤发病部位加以明确,对相关蛋白进行检测,利于对肿瘤分期加以明确,为临床提供指导意见,且该项技术还能对肿瘤起源加以明确,利于在临床指导治疗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9]。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ER-2/NEU(+)占比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在于:(1)ER/PR的准确检测对患者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预后十分重要,多数研究认为乳腺癌只要有1%的ER/PR阳性细胞,内分泌治疗就可能有效,HER-2/NEU是癌基因蛋白,癌细胞为阳性,疾病复发、分化及淋巴结转移决定其阳性表达。(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常见技术,可明确肿瘤发病位置,对相关蛋白进行检测,待肿瘤分期明确后进行治疗,且此方式结合乳腺癌功能、形态学改变,可在病理诊断中充分发挥作用,明确肿瘤起源,并通过相关蛋白检测可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3)C-erb B-2为癌基因蛋白,癌细胞为阳性,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及复发决定阳性表达,判定疾病发展、转移及预后有意义,且乳腺癌治疗常见指标为C-erb B-2,含蒽环类化疗的结果阳性无敏感,高表达他莫昔芬等内分泌疗法也无敏感,过度扩增及表达基因,与肿瘤分化有关。(4)C-erb B-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重要组成,其分子量为穿膜蛋白,与肿瘤等级及分化程度有直接联系,可良好地检测乳腺癌病情、达到改善预后目的。本研究与许海敏等[10]研究结果相似,可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可切实观察腋窝淋巴转移情况,结合实际综合判断患者病情,利于改善预后、准确判定疾病,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患者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直观反映病情,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利于达到改善预后作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吕莎莎,任超。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 ,30(11):330-331.
[2]陈大伟,钱跃军. US-CNB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1 ,30(8):1442-1444.
[3]姜秋利,郑景妹,刘坤,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疾病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9)-45-46.
[4]孙向洁,杨文涛。免疫组织化学在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作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J].中国癌症杂志,2019 29(3):161-165.
[5]王光辉,陈楠,王虎霞,等.iNOS在不同乳腺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临床预后的相关性[J].现代肿瘤医学, 2018,26(1):52-56.
[6]阿依克丽木:木哈买提汗,邓佳敏.表观扩散系数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作用以及其与乳腺癌免疫组化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7,28(11):785-788.
[7]李美波.乳腺肿瘤患者病理诊断中使用免疫组化检查的准确性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 ,32(4):391-393.
[8]贾佳,华威,马海玥,等。细针吸取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乳腺癌转移灶的应用研究[J].诊断病理学杂志,2021,28(2).119-123.
[9]张丽萍。乳腺癌MRI征象及其与兔疫组化CerbB 2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15(10):64-66.
[10]许海敏,张培培.三款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7,16(6):645-649.

本文由中国期刊网首发,一个权威专业的学术论文发表知识网。

文章名称: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文章地址:/fbzs/qkzs/yixue/14474.html

杂志社合作

十年平台,长期与1000+杂志社保持着合作伙伴关系

协议保障

可签署保密协议,不透露用户信息跟踪进程,保护个人隐私

期刊种类完备

为您提供较新期刊信息,覆盖大部分地区行业,满足您的要求

实体公司

对公企业账号,放心信任,工商部可查。注册资本金500万

期刊导航

论文发表加急通道

内容推荐
56℃灭活对生化激素检测结果的影响
心脏彩超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观察
烟草中尼古丁加重他克莫司肾损伤的研究
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内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直接前路微创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及并发症的对比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在糖尿病眼底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探讨
观察恩替卡韦与乙肝疫苗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与应用可行性
综合镇痛护理改善胃癌开腹手术患者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的效果分析
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